当前位置:
首页>危废库技术

如何制定危废暂存间的维护和检查计划?

发布人:山东华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7-08 11:19:13 浏览次数:1
一、明确计划制定依据
  1. 法规要求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地方环保细则为基准,确保计划覆盖法律规定的必查项(如每日巡查、定期记录等)。
  1. 设施风险等级
根据暂存废物的危害性(如剧毒、腐蚀性、挥发性)、暂存规模及周边环境敏感性(如靠近水源地、居民区),调整检查频次和深度(高风险区域需加密检查)。
二、确定核心内容与分类检查频次
(一)日常检查(每日执行)
  • 责任主体:当班操作人员或专职环保员
  • 检查内容
  • 危险废物堆放:是否分类存放、标识完整,有无混放或超量贮存(不超过 1 年)。
  • 基本设施:门窗是否关闭严密,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如排风扇启停状态),消防器材是否在有效期内。
  • 环境状况:暂存间内有无明显泄漏、异味、积水,地面是否清洁,应急沟是否畅通。
  • 记录要求:填写《日常巡查记录表》,注明检查时间、发现问题及处理情况(如即时整改的简单问题)。
(二)定期全面检查(每周 / 每月执行)
  • 责任主体:环保管理部门或第三方技术人员
  • 检查内容(按周 / 月区分侧重点):
  • 每周:重点检查防渗防漏(地面、墙面有无裂缝、防腐层脱落)、通风系统(管道有无堵塞、风量是否达标)、应急设施(洗眼器、喷淋系统能否正常出水)。
  • 每月:全面排查结构安全性(屋顶、墙体有无沉降或破损)、监控与警示设施(视频监控画面清晰度、警示标识完整性)、废物包装(容器有无破损、泄漏痕迹)。
  • 记录要求:形成《定期检查报告》,附现场照片,对发现的问题标注整改时限(如 3 日内修复防渗层)。
(三)专项检查(季度 / 半年 / 年度执行)
  • 责任主体:企业安全环保委员会或外部检测机构
  • 检查内容(按周期区分):
  • 每季度:环境监测(暂存间内 VOCs 浓度、周边土壤 pH 值)、设备性能(通风系统风压测试、消防器材压力检测)。
  • 每半年:结构安全性评估(如地面承重能力复核、防渗层完整性检测)、制度合规性检查(是否符合最新环保法规要求)。
  • 每年:全面审计(结合年度环保自查,评估暂存间整体运行状态,制定下一年度维护预算)。
  • 记录要求:出具《专项检查报告》,包含监测数据、整改建议及验证结果(如第三方检测报告)。
(四)特殊场景触发检查
  • 触发条件
  • 自然灾害后(如暴雨、地震):检查屋顶漏水、结构损坏、应急池积水情况。
  • 发生泄漏或事故后:全面排查泄漏点、设施受损情况,评估整改效果。
  • 停用 3 个月以上重新启用前:测试所有设备功能(如通风、消防、应急系统),确认无锈蚀或堵塞。
  • 执行要求:制定《突发情况检查预案》,明确响应流程(如 24 小时内完成灾后检查)。
三、明确整改与追溯机制
  1. 问题分级处理
  • 轻微问题(如标识脱落):由当班人员即时整改,记录在日常检查表中。
  • 一般问题(如防渗层局部破损):由环保部门牵头,3-5 日内完成修复,验收后闭环。
  • 重大问题(如结构开裂、严重泄漏):立即停用暂存间,转移危险废物,委托专业机构修复,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复用,全过程留存影像及检测报告。
  1. 记录与归档
  • 所有检查、维护记录需保存至少 5 年(按法规要求),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内容涵盖:检查时间、人员、问题描述、整改措施、验收结果。
  • 建立 “问题 - 整改 - 验证” 闭环台账,以备环保部门核查。
四、保障措施
  1. 人员培训:对检查人员开展危废特性、设施标准、应急处理等培训,确保具备识别风险的能力。
  1. 资源配置:预留维护预算(如防渗材料、设备更换费用),配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如 pH 试纸、风速仪)。
  1. 责任到人:在计划中明确各环节的负责人(如日常检查由车间主任签字,年度审计由环保总监审批),避免职责模糊。
通过以上步骤,可形成 “日常巡查 - 定期排查 - 专项审计 - 应急响应” 的全周期管理计划,确保危废暂存间始终处于合规、安全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降低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