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危废库资讯

危废库如何转移位置

发布人:山东华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7-14 16:43:16 浏览次数:1
危废库位置转移需以 “零污染、全合规” 为核心,全程遵循环保法规与安全规范,具体流程分为前期审批、新库建设、安全搬迁、旧库处置四大阶段,各环节要点如下:一、前期审批与选址合规
  1. 转移申请与审批
向属地生态环境部门提交《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变更申请》,说明转移原因(如产能扩张、地址规划调整)、新址选址依据、搬迁方案及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获书面批准后方可实施(审批周期通常 15-30 个工作日)。
  1. 新址选址标准
严格参照危废暂存间选址要求,满足:
  • 地质稳定(地震烈度≤7 度)、地势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避开洪水、滑坡等灾害区;
  • 距居民区、水源保护区、交通干线等敏感区域的防护距离符合地方环保规定(通常≥500 米);
  • 位于厂区主导风下风向,与易燃、易爆设施保持安全间距(≥30 米)。
(需提供新址地质勘察报告、周边环境评估表作为审批附件)。
二、新危废库建设验收
  1. 按标准建设新库
新库需 100% 满足危废暂存间建设要求,重点核查:
  • 防渗工程:地面采用 2mm 厚 HDPE 膜 + 混凝土浇筑(渗透系数≤10⁻¹⁰cm/s),裙脚高度≥30cm;
  • 污染防治设施:配备液体泄漏围堰(容积≥最大储罐 1/10)、渗滤液收集池、气体净化装置(处理效率≥90%);
  • 安全设施:防爆照明、应急洗眼器、360° 监控系统及符合 GB15562.2 标准的警示标识。
  1. 第三方验收
建设完成后,委托有资质的环评机构进行现场验收,出具《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验收报告》,重点确认防渗性能、设施兼容性(如是否适配企业危废种类)及应急能力,验收合格后报备环保部门。
三、安全搬迁实施
  1. 危废暂存与分类整理
搬迁前对原有危废进行盘点,按类别、性质分区暂存(不相容废物间隔≥1 米),破损容器立即更换为防腐蚀专用桶(如钢制桶 + HDPE 内衬),并更新台账(注明 “待转移” 状态)。
  1. 合规运输与转移
  • 委托持有《危险废物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承运,运输车辆需配备 GPS 定位、防渗篷布及应急吸附材料;
  • 提前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电子联单或纸质联单),载明废物名称、数量、运输路线及接收单位(新库作为临时接收点需在联单注明);
  • 运输过程全程押运,车速≤60km/h,避开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区域,运输时间优先选择夜间(需提前向交管部门报备路线)。
  1. 新库入库规范
危废运抵新库后,按 “分类存放、标识对应” 原则入库,核对联单与实物一致性,拍摄容器完好性照片存档,24 小时内完成台账录入(包括新库库位信息)。
四、旧库清理与环境修复
  1. 残留危废处置
清空旧库后,对地面、墙面残留污染物(如废液、粉尘)进行收集,用专用吸附棉清理,收集物按危废处理(需单独开具转移联单,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1. 场地环境修复
  • 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旧库土壤、地下水进行采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重金属、VOCs 等特征污染物);
  • 若检测超标,需实施修复工程(如土壤淋洗、地下水抽出处理),直至达到《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36600-2018)要求。
  1. 旧库注销备案
修复验收合格后,向环保部门提交《旧危废库注销申请》,附检测报告、修复记录及新库验收文件,完成旧库备案注销。
五、全程风险防控要点
  • 应急预案:搬迁前制定《危废转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应急队伍及物资(如防化服、泄漏应急桶),并组织演练;
  • 全程监控:运输环节启用 GPS 跟踪 + 视频监控,新库与旧库清理过程留存影像资料(保存期≥3 年);
  • 人员培训:参与搬迁人员需经危废管理培训(考核合格上岗),掌握泄漏处理、个人防护等技能。
通过以上流程,可确保危废库转移全程合规,避免因选址不当、操作失误导致环境污染或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