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危废库资讯

环保危废贮存间防渗设计指南

发布人:山东华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08-29 18:35:47 浏览次数:1

危废贮存间的防渗设计是防止环境污染的核心环节,需严格遵循《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以下从材料选型、结构设计、监测系统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指南:


一、防渗标准与基础要求

核心标准

防渗层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天然材料:1 米厚粘土层(渗透系数≤10⁻⁷ cm/s);

人工材料:2 毫米厚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渗透系数≤10⁻¹⁰ cm/s)或等效防渗材料(如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若涉及腐蚀性或高毒性危废,推荐采用双层防渗结构(如 HDPE 膜 + 环氧树脂涂层)。

基础条件

设施底部需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避免地下水倒灌;

地面坡度需向泄漏收集系统倾斜(坡度 1%-2%),确保液体自流。

二、防渗结构设计

(一)地面防渗

基础层

采用 C30 以上钢筋混凝土浇筑,厚度≥15 厘米,表面压实抹光;

若使用 HDPE 膜,需在混凝土层与膜之间铺设 30 厘米厚砂垫层,防止膜被尖锐物刺破。

防渗层

HDPE 膜:焊接接缝需进行气压检测(焊缝宽度≥10 毫米,强度≥母材 80%),膜与墙裙衔接处上翻高度≥30 厘米;

环氧树脂涂层:厚度≥2 毫米,分底漆、中涂、面漆三层施工,适用于腐蚀性危废(如废酸、废碱)。

保护层

采用 5 厘米厚细石混凝土或耐酸瓷砖覆盖,防止防渗层机械损伤。

(二)墙裙与围堰

墙裙

高度≥1.5 米,采用防渗材料(如 HDPE 膜或环氧树脂)与地面连续铺设,墙角做 R50 毫米圆弧处理。

围堰

液态危废贮存区需设置围堰,高度≥15 厘米,容积不低于最大容器储量或总储量的 1/10(取较大值);

围堰材料与地面一致,内部涂刷防腐涂层。

(三)泄漏收集系统

导流沟

宽度≥10 厘米,深度≥5 厘米,采用耐腐蚀材料(如玻璃钢或耐酸混凝土),坡度≥2%;

导流沟与集液池连接,接缝处做防渗密封处理。

集液池

容积需满足单次最大泄漏量(如某项目集液池规格 1.1 米 ×0.65 米 ×0.6 米,容积 0.4 立方米);

池内壁涂刷环氧树脂或贴 HDPE 膜,池底设排空管,连接至应急处理设施。

三、防渗材料选型

材料类型 适用场景 施工要点 参考造价

HDPE 膜 通用型防渗,尤其液态危废 焊接接缝检测,膜上覆盖保护层 80-150 元 /㎡

环氧树脂涂层 强腐蚀性危废(如废酸、废碱) 基层处理干净,分多层施工,养护期≥7 天 300-500 元 /㎡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替代粘土防渗层 搭接宽度≥30 厘米,避免阳光直射,施工后及时覆盖保护层 120-200 元 /㎡

PVC 防腐卷材 中等腐蚀性危废 胶粘剂与卷材相容,接缝处热熔焊接 150-250 元 /㎡

四、防渗监测与维护

实时监测系统

液位传感器:安装在集液池和储罐区,与中控系统联动,泄漏量超过阈值时自动报警;

气体监测:挥发性危废区设置 VOCs 传感器,超标时启动机械通风。

地下水监测

在危废间周边设置 3 口监测井(上游 1 口、下游 2 口),每季度检测 pH、重金属等指标。

日常维护

每周检查防渗层表面是否有裂缝、气泡,HDPE 膜是否有破损;

每半年对环氧树脂涂层进行电火花检测(电压≥15kV),修补漏点。

五、特殊场景强化设计

腐蚀性危废

地面采用 “HDPE 膜 + 3 毫米厚玻璃钢” 复合防渗,墙裙涂刷玻璃鳞片胶泥;

导流沟与集液池内衬花岗岩板,缝隙用耐酸胶泥填充。

易燃易爆危废

防渗材料需具备阻燃性能(如阻燃型 HDPE 膜),地面采用不发火混凝土;

集液池设防爆型潜污泵,避免电气火花引发爆炸。

高毒性危废(如含氰化物)

采用 “双层 HDPE 膜 + 渗漏检测层” 结构,两层膜之间铺设土工布,连接渗漏报警系统。

六、验收与合规管理

防渗性能检测

施工完成后进行防渗层完整性测试(如 HDPE 膜真空检测、环氧树脂涂层电火花检测);

采用压水试验验证混凝土基础防渗性能,渗透系数需符合设计要求。

备案与文件管理

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提交防渗设计方案、材料检测报告、施工记录等,取得备案凭证;

建立防渗设施档案,保存维护记录、监测数据至少 5 年。

通过以上设计,可确保危废贮存间防渗性能达到国家标准,有效阻断污染物向土壤和地下水扩散的路径。实际建设中需结合危废特性(腐蚀性、毒性等)选择针对性方案,并严格执行施工与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