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废暂存间的建设需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合规的暂存。以下是具体的建设指南:
- 选址要求:
- 远离敏感区域:应远离居民区、水源地、农田、学校等敏感目标,避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通常需远离污染区域和居民点 50 米以上。
- 地势较高:地势应高于周围地面,避免积水,防止雨水倒灌进入暂存间。
- 便于运输:尽量靠近危险废物产生源或便于运输的位置,以方便危废的收集和转运,同时应位于厂区内清洁、卫生、无污染的地方,且最好位于厂区的下风向,减少对厂区内其他区域的影响。
- 建筑材料选择:
- 坚固耐腐蚀:应采用坚固耐用、防腐蚀、防渗漏的材料建造,如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加防腐涂层。
- 防渗性能好:墙体、地面及顶部均需采取防渗措施,地面应进行硬化处理并涂覆高密度环氧树脂,防止渗漏和腐蚀。建筑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确保在贮存过程中不会因化学反应而产生新的危险。
- 布局与结构设计:
- 分区贮存:贮存库内不同贮存分区之间应采取隔离措施,可根据危险废物特性采用过道、隔板或隔墙等方式。化学性质不相容的危废必须分隔堆放,间隔应为完整的不渗透墙体。
- 泄漏堵截:贮存液态危险废物的区域,应具有液体泄漏堵截设施,堵截设施最小容积不应低于对应贮存区域最大液态废物容器容积或液态废物总储量 1/10(二者取较大者)。
- 渗滤液收集:用于贮存可能产生渗滤液的危险废物的贮存库或贮存分区应设计渗滤液收集设施,收集设施容积应满足渗滤液的收集要求。
- 设施与设备配置:
- 防护设施:需配备防雨、防火、防盗等设施,并保持完好。
- 通风装置:应设有符合环保要求的通风装置,如排风机,排气筒高度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要求。废气排放口须安装便于检查的气密盖板或过滤装置。
- 应急设施:应配备应急喷淋和洗眼装置,同时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防火沙等,还需配备通讯设备、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等。
- 标识与记录要求:
- 标识牌:危废暂存间内外应设置明显的标识牌,标明危险废物的名称、种类、特性、危害程度、应急电话等信息。
- 管理台账:应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对进出暂存间的危险废物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名称、数量、来源、去向等,并妥善保存记录至少三年。
- 安全与环境管理:
- 人员培训:操作和管理危废暂存间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危险废物的基本知识和处理技能,熟悉应急处理措施和安全防护要求。
- 应急预案: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泄漏处理、火灾应对、人员疏散等内容,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