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危化品暂存间易爆性气体的泄漏检测,需围绕 “实时监测、精准定位、快速预警” 核心目标,结合易爆气体(如氢气、乙炔、丙烷等)的物理特性(密度、扩散速度)、存储场景(固定气瓶 / 管道、密闭空间)及风险等级,构建 “固定在线检测 + 便携式移动检测” 的双重检测体系,并严格遵循《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GB 50493-201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要求。以下是具体实施流程与规范:
在设计检测方案前,需先明确目标气体的关键特性,确保检测设备与方法匹配:
核心检测参数:
- 检测量程:0-100% LEL(爆炸下限),需覆盖气体可能的泄漏浓度范围;
- 检测精度:≤±5% FS(满量程),确保低浓度泄漏(如 5% LEL)可被准确识别;
- 响应时间:≤30 秒(T90,即从接触气体到显示值达到 90% 真实浓度的时间),避免泄漏扩散后才报警。
根据检测场景(长期值守 / 临时巡检 / 应急处置),选择不同类型的检测设备,确保覆盖 “静态监测 + 动态排查” 需求:
适用于危化品暂存间24 小时不间断监测,需与通风、报警、应急系统联动,是泄漏检测的 “第一道防线”。
- 设备选型要求:
- 探测器类型:优先选择催化燃烧式(适用于无腐蚀性、无毒性的易爆气体,如氢气、丙烷)或红外吸收式(适用于含硫 / 含氯等易导致催化元件中毒的气体,如硫化氢(同时易爆)、氯乙烯);
- 防爆等级:需符合暂存间危险区域划分,一般为Ex d IIB T4 Ga(隔爆型,适配 IIB 类气体,最高表面温度≤135℃),严禁使用非防爆设备;
- 信号输出:支持 4-20mA 模拟信号或 RS485 数字信号,可接入值班室 PLC 控制系统,实现数据实时显示与历史存储。
- 系统组成:
由 “可燃气体探测器(现场)+ 报警控制器(值班室)+ 联动模块” 组成,可联动防爆通风风机(泄漏时自动启动)、声光报警器(二级报警时触发)、电动防火门(关闭存储区入口)。
适用于日常巡检、入库前检测、泄漏后浓度确认,需具备便携性与快速响应能力,是固定系统的 “补充与验证工具”。
- 设备选型要求:
- 量程与精度:0-100% LEL,精度≤±1% LEL,支持实时显示浓度数值与百分比 LEL;
- 防爆等级:≥Ex ib IIB T3 Ga(本质安全型,适合手持操作,避免碰撞产生火花);
- 附加功能:具备低电量报警、浓度超标声光报警(可自定义阈值)、数据存储(至少保存 1000 条记录)、USB 数据导出功能,便于追溯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