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简称 “危废”)因其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等特性,若管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矿业集团在矿石开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危废(如含重金属废液、废矿物油、冶炼废渣等),必须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和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 等法规标准建设专用贮存设施。危废库的安装需兼顾安全性、环保性和合规性,确保危废 “应收尽收、安全贮存”。
明确危废类型与特性
- 统计矿业集团产生的危废种类(如 HW08 废矿物油、HW21 含铬废物等),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毒性成分、腐蚀性、易燃性等),作为设计依据。
- 例如:含重金属的废液需重点防渗漏,易燃性危废需强化防火防爆措施。
选址与规划
- 选址要求:
- 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与周边重要设施的距离需符合环保部门规定(通常≥300 米)。
- 选择地势较高、地质稳定的区域,避免洪涝、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
- 交通便利,便于危废运输和应急处理。
- 规划布局:
- 划分贮存区、通道、应急处理区、办公区等功能分区,确保人流、物流分开。
- 预留足够空间用于危废分类贮存、周转和应急处置。
审批与设计文件编制
- 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提交危废贮存设施建设申请,需提供:
- 危废产生量、种类及特性分析报告;
- 危废库设计方案(包括平面图、防渗方案、环保设施等);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如备案或审批意见)。
- 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院进行施工图纸设计,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基础与墙体建设
- 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30cm,确保承载能力满足危废贮存需求。
- 墙体使用防火、耐腐蚀材料(如混凝土 + 防腐涂层),高度根据贮存规模确定,一般≥5 米。
防渗系统(关键环节)
- 地面防渗:
- 从上至下依次为:耐腐蚀面层(如环氧树脂涂层)、防渗膜(HDPE 膜,厚度≥1.5mm)、保护层(土工布 + 混凝土)、地基土层。
- 防渗系数需≤1×10⁻⁷ cm/s,确保无渗漏。
- 墙面防渗:
- 墙面底部 1 米范围内涂刷防腐防渗涂层,或铺设 HDPE 膜延伸至地面以下 50cm。
分区贮存要求
- 按危废种类设置独立贮存区,如:
- 液体危废区:设置防泄漏托盘或围堰,围堰高度≥20cm,容积不小于单个容器最大储量的 110%;
- 固体危废区:使用防腐货架或托盘,保持通风干燥;
- 易燃危废区:采用防爆电气设备,与其他区域间距≥5 米。
- 各区域设置明显标识牌,标注危废名称、类别、危害特性及应急处理方式。
容器与包装要求
- 使用符合《危险废物收集 贮存 运输技术规范》(HJ 2025-2012)的专用容器,如防腐蚀塑料桶、钢桶等,确保密封完好。
- 液体危废容器需有防泄漏盖,固体危废需用编织袋或吨袋包装,且不得超过容器承载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