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暂存间(简称 “危废暂存间”)是专门用于临时存放危险废物的场所,其核心功能是在危险废物产生后、运输至处置 / 利用单位前,提供一个安全、规范的暂存空间,以防止危险废物泄漏、扩散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安全风险。它是危险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全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在工业生产、医疗活动、科研实验等领域广泛存在。
规范暂存,避免环境污染
危险废物(如废化学品、废油、医疗废物、重金属污泥等)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反应性或感染性等特性。若随意堆放,可能通过雨水冲刷渗入土壤、地下水,或挥发到空气中,造成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大气污染。暂存间通过防渗、防漏、防挥发的设计(如耐腐蚀地面、密封容器、强制通风),可有效阻断这些污染路径。
保障人身安全,降低事故风险
部分危险废物(如易燃易爆的废溶剂、氧化性废物)若与其他物质混存,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引发火灾、爆炸;具有毒性的废物若裸露存放,其挥发物可能导致人员中毒。暂存间通过分区存放、防爆设计、安全警示等措施,可避免废物混存反应,同时防止人员直接接触或吸入有害物质,降低安全事故概率。
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实现可追溯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等规定,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必须设置符合标准的暂存设施,且暂存时间不得超过 1 年(特殊情况经批准可延长)。暂存间需建立台账,记录废物的种类、数量、入库 / 出库时间等信息,确保危险废物全程可追溯,便于监管部门核查。
便于集中管理和转运
危险废物产生量通常分散,暂存间可将分散的废物集中分类存放,便于后续统一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运输和处置,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风险。
总之,危废暂存间的核心作用是控制危险废物的临时存放风险,兼顾环境保护、安全保障和合规管理,是危险废物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