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危废库资讯

危废暂存库如何做到全库防爆

发布人:山东华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5-10-20 11:15:44 浏览次数:1
危废暂存库实现全库防爆需围绕 “阻断点火源、控制爆炸性混合物、限制爆炸传播” 三大核心,从空间设计、设备选型、系统联动到管理流程形成闭环,严格遵循《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及危废贮存国标(GB 18597-2023)。以下是具体实施要点:

一、先划 “爆炸危险区”:明确防爆范围与等级

全库防爆的前提是先根据危废特性划分危险区域,不同区域采用对应防爆措施,避免过度防护或防护不足。
  1. 区域划分标准(依据 GB 50058)
    • 0 区:连续存在或长期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如密闭储罐内部,暂存库中极少涉及,仅特殊密闭容器区需考虑)。
    • 1 区:可能偶尔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如危废装卸口、挥发性液体危废存储区,需重点防爆)。
    • 2 区:可能短暂存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如 1 区外扩 5 米范围、通风良好的辅助区域,需基础防爆)。
  2. 划分依据
    • 按危废挥发性:如 HW08 废矿物油、HW12 染料废物(含易燃溶剂)存储区,1 区范围需覆盖存储架周围 3 米、地面以上 2 米空间。
    • 按通风条件:自然通风差的密闭库,1 区范围扩大 20%;强制通风库可缩小 1 区范围至存储架周围 1.5 米。

二、空间结构防爆:从建筑源头阻断风险

通过墙体、地面、泄压设计,控制爆炸发生时的能量扩散,同时防止外部火源侵入。
  1. 防爆墙体与地面
    • 墙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厚度≥240mm,防爆等级≥0.1MPa(可抵御 0.1 兆帕爆炸压力);如需分隔不同危废区,用防爆墙(内置 φ12@200 钢筋网)隔离,避免爆炸跨区传播。
    • 地面:做不发火防静电地面,可选两种方案:
      • 导静电混凝土(添加导电纤维,表面电阻 10⁶-10⁹Ω),厚度≥150mm,防止摩擦产生火花。
      • 环氧树脂防静电涂层(厚度≥2mm)+ 基层混凝土,涂层需接地,接地电阻≤4Ω。
  2. 泄压设计(关键)
    • 泄压面积:按 “每 1m³ 爆炸危险空间≥0.05㎡泄压面积” 设计,优先用轻质泄压材料(如防爆玻璃、0.8mm 厚轻质钢板),避免泄压时产生碎片伤人。
    • 泄压方向:避开人员通道、相邻建筑物及明火源,如朝空旷场地或室外绿化带,且泄压口下方无电气设备。
  3. 防渗与排水
    • 地面设 1%-2% 坡度,搭配导静电导流沟(宽 300mm、深 200mm),将泄漏的易燃液体导入防爆应急收集池(容积≥最大单桶危废容量的 1.1 倍),防止液体积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三、设备全防爆:杜绝 “本质点火源”

暂存库内所有设备(电气、通风、运输等)需符合对应区域的防爆等级,避免运行时产生火花或高温。

1. 电气设备:核心防爆环节

所有电气设备需标注 “防爆型式 + 温度组别”,且与危险区域等级匹配,具体要求如下表:
危险区域防爆型式(GB 50058)温度组别(建议)典型设备示例
0 区本质安全型(ia)T4(≤135℃)液位传感器、气体探测器
1 区隔爆型(d)、增安型(e)T4防爆灯具、防爆风机、防爆控制柜
2 区无火花型(n)、隔爆型(d)T5(≤100℃)防爆插座、防爆应急灯
  • 额外要求:电气线路穿镀锌钢管密封敷设,钢管接头用防爆活接头;电缆选用阻燃防爆型,避免破损漏电产生火花。

2. 通风与气体控制设备

  • 通风系统:1 区、2 区需用防爆轴流风机,每小时换气次数≥12 次(确保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的 1/4);风机进出口设防火阀,温度≥70℃时自动关闭。
  • 气体监测:1 区每 50㎡设 1 台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精度≤1% LEL),2 区每 100㎡设 1 台,超标时(≥25% LEL)自动触发:① 启动防爆风机;② 切断 1 区非必要电源;③ 声光报警(分贝≥85dB)。

3. 辅助设备

  • 运输设备:进入 1 区的叉车、托盘车需为防爆型(如隔爆型驱动电机),禁止使用普通内燃叉车。
  • 工具与容器:采用铜制或防静电塑料工具(避免撞击火花);危废存储桶用防静电材质,桶身需接地(通过接地夹连接至地面接地极)。

四、系统联动防爆:形成 “监测 - 预警 - 处置” 闭环

通过智能化系统联动,在风险萌芽阶段主动干预,避免爆炸发生。
  1. 核心联动逻辑
    • 气体超标:可燃气体探测器→触发防爆风机 + 切断 1 区电源 + 推送报警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
    • 温度异常:1 区安装防爆温度传感器(量程 - 20℃~80℃),温度≥60℃时→启动降温风扇 + 报警。
    • 火情初期:防爆烟感探测器→触发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不适用于金属粉尘类危废)或干粉灭火装置,同时关闭通风风机(防止火势蔓延)。
  2. 防静电与防雷联动
    • 全库接地网:设备、管道、货架、地面均需接入接地网,接地电阻≤4Ω;设置人体静电释放桩(每 10 米 1 个),人员进入前需触摸放电。
    • 防雷: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带,避雷带与接地网连接,防止雷击引发静电或电气火花。

五、管理防爆:补全 “人 - 流程” 漏洞

技术措施需配合严格管理,避免人为操作引发爆炸风险。
  1. 人员管理
    • 准入:进入防爆区需穿防静电服、防静电鞋,禁止携带手机、打火机等非防爆物品;岗前培训需考核防爆知识,持证上岗。
    • 操作:装卸危废时轻拿轻放,禁止拖拽桶体(避免摩擦火花);挥发性危废开封后需立即密封,减少气体泄漏。
  2. 日常运维
    • 每日检查:核查防爆设备密封性(如灯具玻璃罩、风机接线盒)、接地电阻(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每月测 1 次)、气体探测器校准状态(每季度校准 1 次)。
    • 应急演练:每季度开展防爆应急演练,模拟 “气体超标”“小范围起火” 场景,确保人员掌握撤离路线和灭火设备使用方法。
  3. 危废存储限制
    • 分类存放:禁止将易燃危废(如 HW08)与氧化性危废(如 HW39 含铬废物)混存,避免化学反应产生爆炸性物质。
    • 限量存储:1 区单种易燃危废存储量≤500kg,总存储量≤2000kg;存储周期≤30 天,避免长期挥发积聚。

六、典型场景示例:HW08 废矿物油暂存库防爆方案

  1. 区域划分:存储区为 1 区(周围 3 米),通道为 2 区。
  2. 结构:240mm 厚防爆混凝土墙 + 150mm 厚导静电混凝土地面 + 轻质钢板泄压口(面积≥存储区体积 ×0.05)。
  3. 设备:1 区用隔爆型灯具(dⅡBT4)、防爆风机(每小时换气 15 次)、可燃气体探测器(检测汽油 / 柴油);2 区用无火花型插座(nⅡBT5)。
  4. 联动:气体浓度≥25% LEL 时,自动启动风机 + 切断 1 区电源 + 报警;温度≥60℃时启动降温系统。
如需进一步落地,我可以帮你整理一份 **《危废暂存库防爆措施核查清单》**,涵盖区域划分、设备选型、系统联动等 12 项核心检查点,方便你对照国标逐项确认合规性,避免遗漏关键防爆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