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舱是一种集成化、模块化的预制式箱体结构,通过在工厂完成内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集成,再运输到现场快速部署,广泛应用于电力、通信、能源存储等多个领域,核心作用是为内部设备提供安全、稳定的运行环境,并实现功能的快速落地。具体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这是预制舱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即 “储能舱”。
- 内部集成锂离子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温控设备、消防系统等,形成完整的储能单元。
- 作为电网的 “能量缓冲区”,用于平抑电网负荷波动、储存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发电、提供应急供电等。
- 优势:工厂预制减少现场施工时间,模块化设计便于扩容或迁移,舱体的防护和安全设计(如防火、隔热、防爆)保障电池系统稳定运行。
- 配电预制舱:集成高压开关柜、变压器、低压配电装置等,用于户外变电站、工业园区的配电环节,替代传统土建配电房,缩短建设周期。
- 二次设备预制舱:容纳继电保护、自动化控制、通信设备等,作为变电站的 “大脑”,负责电力系统的监测和调控,适应智能电网的快速部署需求。
- 集成通信基站设备、服务器、电源系统等,用于偏远地区或临时通信需求(如应急救灾),提供快速搭建的通信枢纽。
- 具备防尘、防水、恒温功能,保障电子设备在户外复杂环境中可靠运行。
- 应急指挥舱:集成监控、通信、供电设备,作为灾害现场的临时指挥中心。
- 医疗预制舱:配备基础医疗设备和供电系统,用于野外救援或疫情期间的临时诊疗点。
- 集成化:将设备、管线、辅助系统在工厂预装完成,减少现场工作量。
- 模块化:标准化尺寸(如 20 呎、40 呎集装箱规格),便于运输、堆叠和扩展。
- 环境适应性:具备防风、防雨、防尘、隔热、防爆等性能,适应户外或恶劣环境。
- 快速部署:从生产到现场安装调试周期短,适合应急或快速建设需求。
不同领域的预制舱会根据功能需求,在防护等级、内部设备配置、安全标准等方面有所差异,但核心都是通过 “预制化” 提升效率和可靠性。